
1a#wUd3
离高考不到一个月了,莘莘学子一面咬紧牙关冲刺,一面咒骂:这该死的高考;曾经历过高考的人每年这个时候也总在想,那是青春岁月一段多么痛苦的记忆呀。然而,有个人却站出来,公然为这个众人眼中讨厌的家伙大声叫好!他就是北大法学院教授,孙东东。
Wq"pKI#x 上月,中国法学会召开 “从招生制度改革谈公民受教育权的平等问题”座谈会,孙东东指出:“‘一考定终身’的做法是长久以来形成的一个自上而下的好制度,是目前看来最公平、最公正的人才选拔制度。”此语一出,孙东东“声名鹊起”;就在此前,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提出按照各省人口比例分配招生指标,孙东东也站出来公开指斥徐不懂教育,纯属作秀。
5l{_E:.1 一时间,孙东东成为现行高考制度的忠实拥护者,与大众呼吁的高考制度改革背道而驰,网上骂声一片。
YZ/mTQn_D 日前,本报记者对话人称“北大法律系第一能言善辩之徒”的孙东东,听他如何慢条斯理地为高考制度辩护。
a)`h*P5@ 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所有人上大学
7xWX:2l*? 青年周末(以下简称“青周”):您在什么情况下说 “‘一考定终身’是目前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”这话的?
B>9D@fmzs 孙东东(以下简称为“孙”): 4月10日法学会和教育部举行的座谈会上,很多媒体说复旦打破了“一考定终身”的制度。我就说,“一考定终身”不好,不好在哪里呢?很多人说只一次高考万一有闪失,就耽误了孩子一生。但是,每年9月份你到校门口去看看,到底是兴高采烈来报道的多还是愁眉苦脸的多?
?uh7m2l0D 青周:您看到的都是来上学的,那些被制度耽误的失败者您当然看不见了。
Ur5X~a\y 孙: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所有的人都上大学。教育部公布的这几年的高招录取率全国平均是54%,北京74%,上海75%,河南、山东都有62%,我们经过努力使多数人能够成功。那46%绝大多数是考不上大学的,就是考十次也考不上,不能他们考不上就说我们的制度有问题。
:Wb+&|dU 我们只能让冤死的少些更少些
KOwEw~ 青周:考十次都考不上不正说明这种制度有问题吗?46%也不是少数呀?
M{hA` 孙:他们为什么一定要通过高考成才呢?其实,我们社会现在对人才的培养已经是多元化的了。除了高考,还有自考、成人高考、职大、夜大,还可以复读再考。
: @YZ6?hf 青周:为什么要他们放弃高考呢?连公平地参加考试机会都不能有吗?
GAz;4pUZ 孙:我们每年有全世界最多的在校大学生,2000万,都不公平吗?高考就很公平,用学习成绩说话,学得好就考得好。
)c+ZQq 青周:学得好就考得好吗?碰到意外,考不好上不了大学,这不是“一考误终身”吗?
> `z^AB 孙:“一考误终身”的情形只是极少数,如果是多数,高考制度也不能维持到现在。近30年来,通过高考是选拔培养的人才多还是毁掉的人才多?我们经常提到以人为本,要以多数人为本,不能以少数人为本。事实上,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,高考制度是唯一的自上而下建立起来的、利国利民的良性社会运作模式。
5r`g6@ 青周:您这样说好像这个制度没有瑕疵似的?
|A5]hL 孙:制度总是为多数人设计的,任何制度都有冤死的鬼,现实点说,我们目前只能让冤死的少些再少些。
X*d,z~k%*d 只有高考成绩才是对能力最终检验
]sbu9O ^"f 青周:您心目中,人才就是指那些凭一次高考选拔出来的人吗?
ydoCoD
w 孙:人才是那些有着科学、人文精神,有着发现、认识、分析和解决问题四个能力的人。而这些能力,完全可以从中学课堂知识教育中培养出来。一个中学生能够在高考中充分调动知识储备,积极沉着应答,考出高分,正是个人综合能力强的体现。
3#5sj > 我还就告诉你,也只有高考成绩才是对学生能力的最终检验,平时模拟考试什么的都不能说明问题。
~~wz05oRG
青周:一次考试的误差总不会比几次平均考试成绩的误差还小吧?
%Ix^Xb0 孙:误差是可以通过考题的科学设置来降低的。平时考试有高考那么正规,题目设计有高考那么全面科学吗?很多学生模拟考试忽高忽低就说明平时考试不能说明问题的。
<3ovCqa 把板子都打在高考上高考冤死了
;QW)tv.y 青周:一次高考怎么就可以体现综合能力呢,动手能力恐怕不能吧?
]6}|X#_ 孙:能力的如何测试,关键还是考试内容的设置,动手能力完全可以涵盖到科学合理的考试内容中去的。大家喜欢谴责 “高考指挥棒”,说它钳制了民族的创新精神,这其实是目前高考命题过于迁就中学教育内容。高考指挥棒的正确使用,是指得中学教育跟不上,从而只能放手全面地教育学生。我就是赞成高分高能的说法。那么复杂、结合了多种能力考核的考题,要取得高分没有能力行吗?
b\6w[52m 说动手能力,比如系鞋带吧,这是学校该负责的事吗?家庭更要负责吧。学校教育的承载力是极其有限的,不能把人生、社会的所有问题都压在学校教育的身上。这不符合教育规律,与高考制度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,都把板子打在高考上,高考真是冤死了。
;~xkT' 青周:低分就没有高能吗?您是法学教授,只看重高分高能,对考生公平吗?
M
62V NYt 孙:在高考同一个平台上,分高者上,分不到者下,这本身就体现了公平。
cBc6*%ZD 青周:各地的教育水平明显不同,高考还算是同一个平台吗?
iOzw)<